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理想之光永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0:57:00    

《上铺的兄弟》:黄蓓佳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1999年,也可以说是2000年,零点,漫天礼花拉开了新千年的帷幕,覆盖了我们每一个人朴素又华丽的梦境,我的儿童小说《上铺的兄弟》中的大小人物便是从这一时刻次第登场。一群跟随打工父母生活在北京城角落里的天赋异禀的流动儿童,被几个满怀理想的教育学家挑选出来,集合在城郊一处旧工房,开始了他们非同一般的成长历程。几年时光里,他们被教育,被鼓舞,被热心的企业家资助,破土向上,努力地冲向天际。

宿舍狭小,四人一间,面对面两张架子床,所以主人公邹亮才有了他的“上铺的兄弟”石磊。校园更小,教室、办公室、老师宿舍,无一例外地灰头土脸——歪斜的木门要用劲提起才能关上;缺失的窗玻璃由硬纸板临时充数;后墙漏雨,拿整卷塑料薄膜糊个严实;夜里躺在床上,能看见屋瓦间星星点点的天光。就连土操场上升国旗的简陋旗台,都是师生们动手拿捡来的砖石垒成。但是,纯真的孩子、发光的老师、动人的梦想,合力成就了一段教育奇迹。在我虚构出来的“北京市凌云实验学校”这个小而友善的集体当中,孩子们共享他们对世界的判断,调和彼此的心性喜好,养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终于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

新千年伊始,正是中国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之时,从全国各地涌入城市的打工父母数以千万,他们抛家别舍,含辛茹苦,为城市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不起的发展奇迹。在那些长长的日子里,跟随在他们身边的学龄儿童是如何长大的?这些孩子有很好的读书机会吗?被城市接纳和照顾了吗?很多年中,我一直在关注、打量和想象“民工子弟”这个庞大群体的生活。

10年前,我曾经写过一本《余宝的世界》。书中的余宝和他的两个姐姐,为家庭的困窘而愁眉苦脸,却始终不失善良、仗义和希望,他们的成长让我怜惜和欣慰。曾经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读者,在暑假某个滂沱大雨的黄昏,读到书中人物为了挣钱买两张3D电影票而被倒塌的砖墙砸中时,书中情节和现实场景交融,这个敏感和善良的孩子忍不住嚎啕大哭,边哭边给他的长辈打电话,哽咽嘱咐说:“你们一定要读读这本书啊。”这个孩子和“余宝”们也许一辈子不会发生交集,但他们之间却有一种彼此沟通、彼此认知的通道,那就是“心灵”。童稚的心灵,清洁的心灵,永远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希望所在,也是我一直愿意为孩子写作的原因。

回到这本《上铺的兄弟》。当老师的都有爱才之心,他们一心一意把这群聪明的孩子挑选出来,试图给他们提供稳定的因材施教的环境,让孩子不浪费天分,最后能够超越父辈,走向一个更理想更广阔的天地。这不是一个童话般完美的故事,但因为这个故事在新千年的漫天礼花中开头了,有了延展起伏,有了一双双大手小手的接力,主人公邹亮和他上铺兄弟一生的命运轨迹,被强有力地改变了。纯真而又满怀理想的老师们,做出那样勇敢的大事,这是教育在精神层面的成功。愿理想之光永恒,愿教育工作者荣光永恒。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