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春聚力·驰援榆中|跨越“天堑”送光明——榆中青年突击队抢险复电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08:46:00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吕庚青 孙珩力 程健

8月7日深夜,一场罕见的强降雨突袭甘肃省榆中县,引发山洪灾害,多条电力线路被摧毁,光明瞬间消失。当晚,榆中县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青年突击队员周炤贤看着手机上的暴雨预警,久久无法入睡。

清晨8时,周炤贤接到集结令,他二话不说,迅速组织起一支30人的抢修队伍,装载设备物资,直奔灾区。

抵达兴隆村,眼前景象让周炤贤暗暗握紧了手套。洪水虽已退至小腿深,但遍地淤泥,房屋受损,电线杆或被冲断,或严重倾斜。

“电力是一切大型救援器械的基础,必须尽快抢通。”

随即,周炤贤带队深一脚浅一脚踏进淤泥,马上发现了关键点——10千伏主干线受损(即道路两旁电线杆上的高压线路)。但更致命的是,为村民直接供电的变压器被毁。

“主干通了,变压器坏了,220V的电照样到不了老百姓家里。”周炤贤当即拍板,优先抢修兴隆村一处关键变压器——支撑杆塔已被冲断,变压器悬空摇摇欲坠。

运输、立杆、安装变压器……抢修链条高速运转。当晚10点多,兴隆村亮起了第一盏灯。

9日,队伍未及休整,又来到受灾严重的小康营乡。高效摸排、连续抢修,鏖战至深夜11时,小康营等区域也成功复电。然而,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10日,队伍转战受灾最重的马莲滩村,这里成了复电路上的“拦路虎”。通往该村的线路需跨越三道被洪水完全冲毁的深沟,原址修复短期内无望。

“绕过去!”周炤贤与团队果断决策:从邻近的新营镇新建线路,“两头对进”,迂回将电力送入马莲滩!

方案敲定,但道路受损,大型机械无法进场。抢修队员们就用小型推车推、用肩膀扛、用手抬,把重达一吨的电线杆硬生生运抵陡峭的作业点。

在最险峻的跨沟大跨越施工中,两根电线杆之间需横跨河湾,直线跨度达三百多米。“当时看着那个跨度,饼子拿到嘴边我咽不下去,光靠人力和简单推车,抢修需要的时间遥遥无期。”周炤贤回忆道。

正当此时,在附近作业的安能救援队火速支援,大型挖掘机伸出钢铁臂膀协助吊装。“招呼一声,兄弟单位就立刻无条件支援。”周炤贤感慨。

连续四昼夜奋战,8月13日晚6时,当马莲滩村及周边中庄、上庄的灯光重新点亮,榆中县所有因灾停电用户全部恢复供电!

电通了,周炤贤的脚步没停。“乡亲们回来了,安全用电是大事。”从14日开始,他和队伍又投入隐患大排查,跋涉泥泞河岸、崎岖山路,仔细检查每一基可能被洪水掏空基础的杆塔,确保电网运行安全可靠。

回顾惊心动魄的六昼夜:道路阻断、机械难行、后勤一度靠白饼矿泉水支撑……但最让周炤贤动容的,是并肩作战的兄弟们。“累极了,但没一个人退缩。”这支队伍,每天工作近18小时,深夜收工,清晨又出发,指挥部的地板就是床铺。

从兴隆到小康营,再到征服马莲滩的“天堑”,泥裹裤腿、眼里布满血丝,脸庞黝黑的周炤贤和青年突击队员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奋战在一线。

“能让乡亲们用上电,吃上热饭,让救援队的机器动起来,本就是我们的职责。”说话间,周炤贤招呼着队友们又爬上了检修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