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伪国产挤压真国产、国企不愿用国货?国产替代难点在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4:30:00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支持国货政策,国产替代步伐加快。但半月谈记者采访部分科技型企业了解到,一些国外企业在国内设厂简单组装产品即可被视为国产,规避了国产替代政策;有的国企怕担责不愿使用国产首台(套)产品,或对国产和进口产品以不同标准分开招标;有的企业研发出新品后,却面临单一采购限制。

国货缺标准,伪国产挤压真国产

我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除在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的,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在国内企业努力和国家鼓励采购优秀国产医疗设备等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已接近甚至开始赶超进口产品。部分高端医疗设备企业负责人表示,过去不少医院以国产医疗设备难以满足需求为由大量采购进口设备,现在优质的国货对外国企业形成较大压力。

为规避国产替代政策,近年来部分外企在我国以独资或合资方式设厂,通过简单组装,将产品变成所谓“国货”。国内某血液净化设备龙头企业负责人介绍,有外企在国内工厂使用的主要零部件全是原装进口,组装产品可与国内产品一同竞标。去年某医院采购一批血透设备,明确要求投标人必须提供非进口产品,结果一家外国品牌在国内组装的产品中标,且价格比国产品牌高。

首台(套)突破难,国产进口分开招标

国产重大技术首台(套)设备或新产品,是突破国外“卡脖子”的关键。受访企业表示,国企是很多领域的采购大户,理应支持国产替代,但一些国企不愿使用国产首台(套)或新产品。

一家钢铁设备研发企业近5年研发出约30个钢铁冶炼新装备,其中低碳高炉等设备解决了我国钢铁核心技术与装备长期被国外“卡脖子”问题。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近几年一些国企不愿用国产首台(套)产品,认为国产设备跟进口设备有差距,没有应用先例和业绩支撑,使用后如果出问题就会被问责。

这位负责人直言,新研发的国产首台(套)设备想一下赶上进口成熟产品不现实,但不少国产首台套设备已经接近进口产品水平,并具有性价比优势。“我们多数新产品是先在民营钢企应用,快速优化成熟。如我们耗费10年研发的一款设备2022年首次在一家民营钢企应用,去年就实现出口。”

有的国企对国产和进口产品以不同标准分开招标。一家研发生产高端仪器仪表的企业负责人说,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电力等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高。但在大项目招标中,一些国企认为进口产品好,将进口、国产产品分开招投标。进口产品主要看质量,而国产产品主要看价格。“我们的产品质量跟进口产品相差不大,价格比一般国产产品高。这种分开招标方式,让国产产品卷价格,最后谁还会创新?反倒是民企看重性价比,用我们的产品多。但民企毕竟需求有限,国企大客户都被外国企业抢走了。”

还有企业反映新产品在采购时面临单一采购受限问题。上述仪器仪表企业负责人说,公司产品的某核心零部件过去靠一家外企供应,公司随后引入相关技术团队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研发出更先进又便宜的零部件,有力保障了企业供应链安全和产品质量。但去年接受审计时,相关审计部门认为,单一采购不符合相关规定。企业随后聘请专家,未在国内找到能生产此类零部件的供应商。一位业内人士说:“好不容易突破技术‘卡脖子’,又卡在采购环节。”

专家认为,政府、国企采购是促进国产新品应用、加快国产替代的重要环节,建议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制定国产产品认定标准,并配套会计审计措施防止造假,避免伪国产问题,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同时,出台鼓励国企采购国货政策,建立国产与进口产品性能评估机制,对国产产品能满足需求的应优先采购国产,明确不能对国产与进口产品采用双重采购标准。

原标题:《伪国产挤压真国产、国企不愿用国货?国产替代难点在哪》

栏目主编:孙欣祺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半月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