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外集结中心“枢纽对枢纽”高效联动,在上合示范区累计开行超4600列,约占全省开行量的三分之一
青岛中欧班列:“钢铁驼队”跑出上合“加速度”
一列满载洗衣机、电冰箱等“山东好品”的出口家电专列缓缓启程,预计18天后抵达俄罗斯。十几分钟后,一列由“中亚粮仓”哈萨克斯坦驶来的进口粮食专列顺利抵达,运载了1600余吨优质饲用小麦粉……8月28日,两列由山东高速集团统筹运营的山东中欧班列在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上演了一场跨越山河的“双向奔赴”。两趟班列的“一去一回”,展现了青岛市中欧班列境内外集结中心“枢纽对枢纽”的高效联动,成为我国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往来日渐频繁的生动写照。
自2018年10月山东中欧班列统筹运营以来,上合示范区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4600列,约占全省开行量的1/3。其中,2024年开行1017列、同比增长17.8%,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青岛由此成为全国东部沿海首个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千列的枢纽城市。截至8月25日,今年上合示范区累计发送中欧班列449列,运输集装箱超4.69万标箱,同比增长29.2%,创历史同期新高。

8月28日,山东中欧班列“上合快线”进口粮食专列抵达青岛。
在畅通物流通道网络上,中欧班列深度融入上合示范区发展,积极参与上合示范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目前,图定班列线路达13条,常态化开行22条国际班列线路,通达23个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4个城市。单日最高作业量达2000标箱,重点打造的“上合快线”“日韩陆海快线”线路产品,让青岛成为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地区的“出海口”。截至今年7月,上合快线、日韩陆海快线年内分别开行超200列、390列,累计开行分别超2200列、1900列。国铁济南局青岛车务段胶州站站长姜波介绍,在上合示范区,中欧班列采取“直发模式”,每趟班列发车准备时间减少1小时,既提升效率又节约运力。今年以来,已有超100趟班列实现“点对点直发”。
在提升枢纽项目能级上,青岛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核心枢纽+支撑基地”高效集疏运网络体系,加快提升班列集结能力。今年1月,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正式获批,位于上合示范区的项目园区即将实现整体竣工投产。同时,强化境内外协同联动,依托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塞尔维亚因吉亚、俄罗斯莫斯科、老挝万象四个海外集结中心,聚合铁路、港口、仓储等资源,助力上合示范区打造“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体系,提升现代物流发展质效。

8月28日,山东中欧班列“上合快线”出口家电专列从青岛出发。
在服务地区产业发展上,山东高速集团围绕服务“山东品牌”和“山东制造”走出去,采取重点企业“一对一”定制化服务模式,加快推动班列与地方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目前,中欧班列在上合示范区常态化开行家电、轮胎、商品车、粮食等特色专列,累计为海尔、海信、玲珑、奇瑞等企业开行定制化供应链专列520余列,服务外贸企业超7000家,运输货值超476亿元,有力保障了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稳定。
在创新班列生态体系上,结合上合示范区功能优势先行先试,中欧班列率先突破单一运输模式,构建起“班列+”多元融合发展新格局。以“班列+跨境电商”助力本地中小外贸企业“卖全球”,以“班列+冷链”促进农牧业及生鲜产品走向全球“餐桌”,同时加快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实施全国首批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模式试点,构建起高效畅通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今年7月,中欧班列创新推出“园区仓储+班列运输+国际贸易”的“仓、运、贸”一体化运营模式,已实现国际贸易额2700余万元,推动形成以物流促贸易、以贸易强产业的良性循环。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青岛正在积极发挥“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下一步,将持续优化中欧班列运营组织,提升服务品质与运行效率。同时,依托港口优势和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努力将中欧班列打造成为促进区域经济融合、支撑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黄金通道”,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贡献青岛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