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网络。)
湖北日报评论员 常少华
6月26日,一则“工地大哥参加北京图书大厦读书会”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视频中,这位58岁的工地大叔名叫刘诗利,有着一张满是皱纹的脸庞。他身型瘦削,穿着朴素,背着大包小包,在读书会的人群中显得拘谨局促。他来参加陈行甲的新书发布会,意外获得了现场图书编辑张先生的关注。陈行甲主动签名赠书并与其拥抱。
许多网友被这位工地大叔感动,留言他是“脚踩泥泞却仰望星空”。走红后的这一周以来,刘诗利接到了很多采访邀请。这些媒体报道,介绍了他的很多生活细节:他来自河南濮阳,初中学历,当过民办教师,喜欢读书、看报,喜欢诗歌文学,一直辗转全国各地打工。近日,他常在凌晨5点去北京马驹桥劳务市场附近打零工,绑钢筋、打混凝土。没活的时候,他喜欢到图书馆“蹭书”。在他自己看来,“一边干活,一边提升自己,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很多人都在这么做”。
近日,他接受张先生所在的人民日报社的参观邀请。听张先生一路谈起人民日报社的历史,他不停点头,眼神中满是渴望。张先生说:“有很多爱读书而没有读书条件的人,需要得到这个社会的帮助。”
在这些采访谈话中,刘诗利表现出踏实、儒雅、谦卑的气质。对平凡辛苦的生活,他没有抱怨,而是自足。他没有居所,经常流动,所以把重重的行李随身背着,住的是二三十元的小旅馆。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内心对阅读的渴望。因为坚持读书,他的内心如此丰盈、宁静、质朴,有着超脱于苦难的积极生活态度。
因为一条短视频,刘诗利走红网络,流量向他涌来。近年来,一些传播正能量的好人好事在互联网上爆红后,结果发现是剧本,收割了一波感动,也折耗了互联网的善意。但刘诗利走红一周以来,一直被尊重和喜欢。他的形象更饱满了,也可亲可敬。这不是一个剧本,而是一个真实的人和他丰富的世界。刘诗利因此和更多人产生了连接,他的生活发生了细微的改变,他原来的世界拓展了。
刘诗利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能够发现他的那双眼睛也有光。感谢在人群中发现刘诗利的那双眼睛,让这位善良平凡、热爱阅读的工地大叔走进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到喧嚣躁动之外的一份宁静,并带给这个世界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
文学来源于生活,刘诗利把他粗粝的生活活成了文学本身,这是属于一个平凡人的“诗与远方”。还记得前一段时间,90后作家刘楚昕的获奖感言感动全网,这是一个痛苦经过淬炼而升华的文学样本。文学的力量可以穿透人心、穿透时间。在这个时代,我们仍然需要读书,我们仍然需要阅读。刘诗利的出现是这个社会的福气,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刘诗利。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