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16日电题:浑善达克沙地:治沙富民两相宜
新华社记者贺书琛
气温回暖,夏意渐浓。眼下浑善达克沙地上有许多忙碌的身影,防沙治沙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在浑善达克沙地西缘,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赛罕锡力嘎查的牧民毕力格图比过去放羊牧牛还要忙碌,他新购进的3台设备不停运转,将干稻草加工成一捆捆稻草帘。这些稻草帘将被运往沙地深处,用来制作防沙固沙的草方格。
“家里的牛羊差不多都卖了,买了生产治沙物料的设备。”毕力格图说,他主动申请参与围封禁牧,联合5户牧民成立了合作社,投资30多万元购进设备,承接了包括自家退化草场在内的围栏封育和固沙项目。
“一方面有自家草原的围栏封育和管护补贴,另一方面还可承接项目赚取务工费用。”毕力格图介绍,他雇佣了50多名牧民参与承接的项目,预计今年每人可增收近2万元。
苏尼特右旗有沙区牧民4600多人,长期以来,当地积极探索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两不误”。
去年9月,苏尼特右旗敖伦淖尔嘎查牧民高娃将闲置牛棚改造成了生产车间,配备10台自动化草帘编织设备,至今已完成700万米稻草帘订单,实现净利润24万元,吸纳50余名农牧民就业,共计带动牧民增收105万元。
苏尼特右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任志忠介绍,今年全旗预计治沙约110万亩,其中以项目合作方式吸纳牧民参与治沙面积约占70%,预计向牧民支付的管护费和务工费约占工程款总额的30%,全旗近2000名牧民将因此获益。
苏尼特右旗所在的锡林郭勒盟是浑善达克沙地治理的主阵地,盟内浑善达克沙地面积为4809.5万亩,占浑善达克沙地总面积的83%。
如今,“以工代赈”“投工投劳”等成为锡林郭勒盟治沙的重要模式。2024年,锡林郭勒盟有137个农牧民合作组织、6000余名农牧民参与沙地治理,承担建设任务占工程总任务的70%以上,人均增收约1.2万元。
“牧民参与治沙推动实现治沙、富民双赢。”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乌日根巴雅尔说,一方面,牧民就近发展产业生产治沙物料,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治沙效率;另一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态治理中牧民生活保障问题,实现了治沙富民两相宜。
“今年我们计划投资19.05亿元,完成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林草生态建设任务566万亩。”乌日根巴雅尔介绍,根据“谁的草场谁申请、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锡林郭勒盟计划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拓宽“以工代赈”范围,采取多元治理机制让农牧民成为治沙“主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