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语言教育与文化交流是马中文明互鉴的桥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6:04:00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杨春燕、王婧)中马两国建交50多年来,在语言教育与文化交流领域的合作不断走深走实。22日,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局长哈扎米·贾哈里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语言教育与文化交流是马中文明互鉴的桥梁、共同进步的媒介和构建人文共同体的途径。

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局长哈扎米·贾哈里5月23日在北京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王婧摄

哈扎米表示,中国高校马来语教育的发展堪称马中文化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当前中国已有17所大学开设涵盖学位与文凭课程的马来研究体系,这彰显了马中教育机构在维护语言多样性、推动文明对话中的战略协同。

他认为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历史、思想和哲学,“语言是了解一个民族灵魂的途径”,语言成为马中两国相互了解文化和历史的媒介,这种双向认知的深化直接促进了两国在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掌握双语的学生群体以‘文化沟通使者’的身份活跃在翻译、外交、科研等领域,弥合两种文明的差异,这与中国外交政策中‘文明互鉴’的理念高度一致。”

中马建交50多年来,两国在语言教育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关于未来发展方向,哈扎米指出,双方可进一步扩大学生与讲师互派项目规模,构建“马来西亚学生学习汉语、中国学生学习马来语”的双向人才培养机制,以此推动两国学术交流与人文往来;在文化知识共享层面,他提议双方携手出版马中互译的文学与科学著作,将本土思想推向国际,同时开发双语教材与数字平台,为语言学习提供技术支撑;此外,他还期待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电影节等多元文化活动,搭建起两国民众与学者间的交流桥梁,不断增进彼此的人文情感共鸣。

哈扎米表示,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愿在资源供给、翻译服务、语言教学及数字内容开发等领域发挥作用,助力语言从“文化符号”转化为“经济技能”,积极推动两国在职业教育和数字教育领域的合作。他表示,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技术发展的媒介。

中马语言文化合作正以“互鉴、创新、共赢”的姿态为两国关系注入持久动力。展望未来,哈扎米表示:“我希望看到马来语与汉语并肩而行、相互助力,共同夯实知识网络根基,弘扬人类共同价值观,推动可持续的文化交流机制。借助语言的桥梁,我们不仅能增进彼此理解,更能携手构建一个更加团结、文明的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