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镇有名校 校有名师 人有特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0:09:00    

佛山华英学校与白坭中学、白坭中心小学签约托管,实现管理互通、师资共享、教研联动。图为白坭中学。 三水区教育局供图

10所镇域名校挂牌、与本土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打造“一镇一品”特色学科……今日,三水区在佛山市华英三水学校召开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镇域名校领航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大会。

在佛山市启动“环两江”先行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的翌日,三水区迅速拿出行动方案,制定路线图。行动大会聚焦城乡教育均衡、校企协同创新、体教深度融合三大核心领域,以《三水区名校领航镇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三年行动方案》)对“环两江”先行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进行再落实再部署。

三水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区打造10所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镇域名校,实现“镇有名校、校有名师、人有特长”,以教育先行支撑三水在佛山“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以鲜活的基层实践作答教育强国的时代命题。

撰文:吴碧霞 陈伊萍

统筹:王伯乐

镇有名校

城乡一体促均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一直以来,三水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多维帮扶模式,推动优质资源向乡镇、薄弱学校覆盖延伸,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开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局面。

3月28日,一则利好消息激起千层浪:在当日召开的三水区名校领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会上,佛山一中与三水区河口中学,佛山华英学校与白坭中学、白坭中心小学签约,点燃了“环两江”先行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双响炮”。

这是《三年行动方案》中的核心工程:实施名校扩优提质工程,推动双轮驱动发展。

一方面,三水将通过名校资源赋能,选择办学水平较高的佛山一中、佛山市华英学校、三水中学附属初中、三水区实验小学等市、区优质学校,以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特定领域的专项托管以及结对帮扶实现“名校示范引领”和“资源精准下沉”,推进镇域名校快速成长。

例如,白坭镇将中心小学、中学与新建学校整合为九年一贯制的佛山市华英三水学校,依托市级名校资源实现管理、课程、师资全方位赋能,实现“管理互通、师资共享、教研联动”的托管协作目标,带动整体提升三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三水以名校管理赋能,通过整合镇域名校为九年一贯制、托管协作、设置分校区等方式,新增学位3200个,在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内生动力体系等方面,共同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100%建成高品质示范名校,面向全镇招生,区内高中录取指标生适当倾斜。

以镇域名校领航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既是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应有之义,也是三水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水教育薄弱环节主要在北部三镇。三水以“一盘棋”强化区级统筹,大力气、大手笔推进教育改革,推动49所学校组建九大教育集团,中心城区与镇域名校紧密协作、76名老师交流互派,区域和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2024年,三水区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评估,资源配置七项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均达到国家标准,社会满意度达92.78%,比过去大幅提升14个百分点。

当日将举行镇域“名校领航”行动揭牌仪式,揭牌学校包括:佛山市第一中学三水学校、佛山市华英三水学校、三水高新区第一小学、三水科创实验学校、佛山市三水区航空科技实验小学、佛山市三水区航空科技实验中学、佛山市三水区季华小学、三水区第三中学、三水区实验小学南山学校、三水中学附属初中(北部校区)。

三水区教育局局长赖伟超表示,希望在镇域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名校,加快构建三水区城乡融合、区域协调、校际互补、群体共享的教育格局。

校有名师

校企协同强创新

今年初,佛山市以三江汇流千年“几”字湾为起点,谋划“环两江”先行区,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战略性安排。

三水区以“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在佛山率先推动义务教育阶段镇域名校与本土龙头企业、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凝聚社会力量打造“环两江”先行区教育高地。

本次行动大会的重头戏之一,是推动12所镇域中小学与三水区内知名企业进行校企链接特色学科签约,同时聘请企业相关负责人、技术专家担任科学副校长,借此充分发挥三水制造业优势与企业人才和科技优势,形成白坭镇新能源、乐平镇人工智能、芦苞镇航空科技、大塘镇生化科技、南山镇航模科技等“一镇一品”特色学科,做强镇域教育。

大塘镇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是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地方产业特色,三水区季华小学与传化新材料、协佳化学、九科生物科技3家企业合作建设生化科技(科学)特色学科,为地区发展储备创新人才。

作为三水龙头企业,恒洁卫浴集团多年来积极参与教育事业发展,投入数亿元建成三水区科创实验学校,又投入100万元成立了“恒创教育基金”,助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它将联同三水区科创实验学校建成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特色学科,为学校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技术、人员和设备支持。

三水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往往是针对职业教育特定语境而言;如今,三水把校企协同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目的是通过“企业派驻科技副校长+专项课程开发+基地实践”的创新模式,在孩子心中根植科技种子,提升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储备未来生力军。

此外,《三年行动方案》还强调名校长和名师的引领作用,提出名校长领航工程、名师雁阵工程,通过选优配强镇域名校校长、实施精英校长培养计划、设立“名校长工作室”、深化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优化调整师资队伍、构建名师分层培养体系、加强名师队伍培育等措施,利用三年时间培育15名本土教育领航人才、300名镇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0名青年教学能手,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人有特长

体教融合重特色

绿茵场上,足球小将灵活地传球、精准地射门……近日,2025年佛山“西甲”青少年足球联赛圆满闭幕,决赛吸引了过万名观众进场助威。这场备受瞩目的赛事不仅展现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竞技风采,更成为三水区深化体教融合改革、推动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针对“环两江”先行区镇域名校,三水将实施英才一体化培养工程,培养五育并举优质学生。尤其是在打造地方特色课程方面,三水立足各镇本土资源和办学优势,以白坭镇网球、乐平镇粤剧、芦苞镇跳绳、大塘镇排球、南山镇武术特色等定位,创新构建小初高衔接的体教融合机制,培育文化达标、专项拔尖的双优人才。

以网球特色为例,作为“环两江”先行区核心镇街之一的白坭镇,以打造国家级网球小镇、网球特色学校为目标,在白坭中心小学、白坭中学、新建学校建设标准网球和匹克球场,聘请网球专业教师,开设网球特长班开展梯队训练。今年,三水中学成为佛山市首间招收网球体育特长生的高中,为网球项目小初高衔接补上关键一环。

打造“一镇一品”的体育特色课程,三水各镇街均有基础。如西南街道依托百年足球文创带特色资源,推动各校“足球进校园”;云东海学校以乒乓球为特色,与三水体校紧密合作,构建“启蒙—选拔—输送”一体化培养链条;乐平镇粤剧民乐特色将力争省级赛事奖项全覆盖;芦苞镇打造“花式跳绳”品牌,此前已在全国跳绳联赛(安徽站)比赛中斩获5金9银9铜;大塘镇以排球特色,开发出专项基础课程、排球STEM课程;南山镇深挖龙形拳内涵,利用体育课开展龙形拳授课,传承武术精神。

事实上,自2022年启动体教融合改革以来,三水区大力推进校园足球建设,通过构建“特色学校+网点校”的发展模式,完善“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形成了“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目前,三水乒乓球、体操、田径等三个项目成绩较为突出,魏璟茗成为三水首位入选中国乒乓球青年队的女运动员。三水输送的跳水小将蒋林静荣获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铜牌,成绩仅次于全红婵和陈芋汐。

按照《三年行动方案》,三水将持续深化育人模式改革,系统整合“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校本课程资源,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校内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60%以上,熟练掌握1—3项体艺特长,实现“镇有名校、校有名师、人有特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