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节后上班第一天不“摸鱼”,带你去抓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6:35:00    



  初夏时节,又到了小龙虾上市的黄金季。近日,绵阳各地的小龙虾迎来丰收,一只只膏肥黄满的小龙虾抢“鲜”上市,为农户带来可观的收益。

  在三台县乐安镇绿化村的千亩稻虾共育基地,清晨的稻虾田波光粼粼,农场主肖作涛正带着工人收虾。只见他娴熟地提起地笼,轻轻一抖,一只只挥舞着大钳子的小龙虾便哗啦啦地落入筐中。“这批虾个头都在7钱以上,正是市场最抢手的规格。”肖作涛笑着说。
  “现在每天能出200多斤,批发价22元一斤,供不应求。”肖作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亩产400斤算,一亩地轻松收入上万元。”

  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肖作涛看准小龙虾市场,带着积蓄来到妻子的家乡三台县,开始了稻虾共育的创业之路。从最初的20亩试验田,到如今带动周边农户形成千亩养殖规模,这位新农人用五年时间实现了“一只虾”的产业梦想。
  “我们还免费为当地有意愿养殖小龙虾的农户在技术上、销售上给予全面指导,使他们能够在养殖行业快速发展。”肖作涛说,“现在跟着干的农户有几十户,去年最少的也赚了十来万。”

  稻虾共育不仅富了农户,更激活了乡村经济。土地流转让村集体每年增收数万元,农忙时节还能解决多人就业。更难得的是,在县农技专家指导下,肖作涛研发的生态饲料让小龙虾品质更上一层楼。
  “用麦麸、豆粕、玉米配的饲料,虾子长得快还健康。”肖作涛拿起一只小龙虾,“你看,这虾钳粗壮、腹部洁白,煮熟后虾黄能占三分之一。”

  站在田埂上,望着连片的稻虾田,肖作涛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明年准备再扩大规模,让更多乡亲一起发‘虾财’!”

  近年来,绵阳大力发展稻田养虾、池塘养虾等,不断探索小龙虾产业链的延伸,除了传统的捕捞和垂钓,农家乐、民宿等产业也逐步兴起,围绕着吃、住、行、游等环节,以小龙虾为核心积极打造特色品牌IP,着力壮大农旅产业,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卢小妹 涪江观察记者 刘凤君 文/图/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