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盐城盐都郭猛镇:英雄名姓永镌 热土新景如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7 15:48:00    

在盐城市区西南方向,一块鲜红的“郭猛”路牌,昭示着这片土地的非凡印记。这座以革命烈士命名的乡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涌动着蓬勃的生机。

1941年,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浴血坚持敌后抗战。时任新四军第1师第2旅第4团政委郭猛,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为铭记英烈,1946年4月,中共盐城县委将烈士牺牲之地改名为郭猛乡(今盐都区郭猛镇)。

一个名字,一座丰碑。如今的镇中心,郭猛烈士雕像目光如炬,生平展厅庄重肃穆,郭猛路笔直延伸……英雄的名字,已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成为盐阜大地永恒的闪亮坐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踏上这片红色热土,聆听历史深处的回响,触摸时代发展的脉搏,感悟穿越时空的伟大抗战精神。

红色文化广场 受访者提供

【战火魂】

听一段故事,关于信仰与坚守

七月骄阳似火。清晨,66岁的陈高松穿着整洁白衫,俯身清扫郭猛烈士陵园石阶上的落叶。寒来暑往,风雨无阻。

陵园内松柏苍翠,“郭猛烈士之墓”六个遒劲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陈高松自幼便从父亲口中,熟知这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郭猛,原名郭光昭,1913年生于江西吉水,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投身中国工农红军。1940年10月,他率部挺进盐阜地区,治军严明、屡建战功,减租减息、深得民心。

1941年12月29日,唐刘河畔爆发激战,郭猛身先士卒痛击日伪,不幸中弹负伤,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年仅28岁。为了纪念血洒盐阜大地的郭猛烈士,1962年4月,盐城县在西杨果林场内修建郭猛烈士陵园。

“当时,我的父亲到果林场垦荒,了解到郭猛烈士事迹,怀着对先烈的崇敬,义务当起守墓人,一守就是一辈子。”陈高松说,父亲去世后,他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份坚守,让英雄忠魂有了归宿——1965年,郭猛烈士的继子郭圣琼偶然得知线索,几经辗转求证,终于找到父亲的埋骨之地。自此,郭家后人年年祭扫,从未间断。

这份坚守,让先烈精神薪火相传——陵园桃李芬芳,每逢清明,花开如霞,前来祭扫的人群络绎不绝。机关干部重温入党誓词,莘莘学子聆听英雄故事,成为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四军在郭猛镇的战斗岁月,点燃无数青年的报国热血。这片英雄的土地,先后走出104位革命英烈。2019年清明前夕,修缮一新的陵园庄重迁入夏明朗等当地烈士的忠骨。

顺着陈高松手指的方向望去,郭猛墓后,两排黑色墓碑静静伫立,如同当年追随铁军前进的整齐队列,依旧深情守望着他们的家园。

“他们都是老百姓的亲人。只要我还有力气,就一定要守护好这片陵园,把红色精神一代代传下去。”陈高松的话语,朴素而坚定。

红色文化广场 受访者提供

【振兴图】

建一条大道,通向甜蜜与希望

藤蔓缠绕,绿意葱茏。距陵园十分钟车程,郭猛镇杨侍村秋之恋家庭农场的温室大棚里,一串串套着保护袋的葡萄在绿叶掩映下静待成熟,空气中弥漫着甜蜜芬芳。

“今年试种了‘黑皇’品种,已经有老朋友预约采摘了。”55岁的农场主葛跃华笑意盈盈。

葛跃华人生经历丰富,当过会计、干过工程,随着年纪渐长,萌生回乡创业的念头。但当时交通不便,让他有些犹豫。时任村支书打来电话:“放心投!明年路就修到你门口!”掷地有声的承诺,给葛跃华吃下定心丸。

果然,一条崭新大道如约贯通——这便是如今声名远扬的“杨侍大道”。

大道全长三公里,双向六车道,东接江苏229省道,南邻郭猛路,将杨侍村与盐城市区的车程缩短至20多分钟。

它像一条金色的飘带,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通向广阔市场,帮助葛跃华的农场驶上发展快车道。“做农业很辛苦,但你真的爱上了,却也放不下了。”望着满棚生机,葛跃华十分感慨。

大道通衢,百业兴旺。经过十多年发展,草莓采摘园、葡萄种植园、杨侍生态园等农旅项目沿路兴起,17家家庭农场汇聚于此,不仅鼓起农民的钱袋子,更圆了乡亲们“家门口就业”的心愿。

“我们以杨侍大道为轴,串联起生态园、采摘带等景点,打造一条现代化农旅融合产业带,成为盐城近郊游的热门‘打卡地’。”镇农业中心主任郭大林自豪地说。

今年3月,第10届国际草莓大会在盐都召开。杨侍大道旁的郭猛莓好农场采摘园作为观摩点,迎来全球六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

“我们高峰期日均接待游客超600人,2024年净利润达200万元。”提起发展前景,农场创办人潘国胜满怀信心,下一步要培育更优秀的品牌,让盐都草莓飘香世界。

【青春志】

办一场比赛,激荡梦想与未来

“在服务人民的征途上,我们愿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用青春点亮社区万家灯火,用担当守护千家万户安宁……”

6月9日,在郭猛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护陇社区工作人员孙浩的肺腑之言,引发全场共鸣。

当天,“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七一主题青年宣讲比赛决赛在这里举行。来自镇机关、村(社区)、学校的10名青年,以青春之声传递信仰力量。

作为土生土长的郭猛人,孙浩大学毕业后选择返乡服务社区。他讲述了去年暴雨夜,与同事冒雨排查险情、转移群众的经历,“虽然雨水汗水湿透衣衫,但当看到村民安然无恙,所有的疲惫都化作心头沉甸甸的责任与踏实的暖流。”

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的戴迎迎是一名“新郭猛人”,她从零起步,深入工厂车间,探寻产业发展脉络,“曾经的郭猛,土地闲置、劳动力外流。如今工业园区拔地而起,恒康医疗、双菊汽车零部件等38家高新企业汇聚。”

在戴迎迎眼中,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更源于郭猛人骨子里“不怕难、不服输”的红色基因。

“随着发展日益向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扎根郭猛、逐梦热土。”镇宣传委员许蔚介绍,一年一度的红色宣讲比赛,就是要让大家在学习英烈事迹中感悟信仰伟力,在分享奋斗故事中激扬青春豪情。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久前,郭猛镇中小学近千名师生徒步到郭猛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长长的队伍,穿过铭记承诺的松柏,越过见证奋斗的果园,历史的光荣、现实的壮美与未来的憧憬,在这片被英雄之名点亮的土地上深情交融。

“革命英烈为郭猛树起了不朽的丰碑,是新时代郭猛人民凝心聚力奔跑逐梦的力量源泉。”镇党委负责同志李一松表示,要继续深入挖掘、生动讲述新四军在盐城、在郭猛的英勇战斗故事,让铁军故事融入血脉、代代相传,照亮新时代奋进征程的壮阔未来,奋力续写红色热土的时代新篇。(撰稿丨韩宝贵 殷俊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