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武昌工学院学子暑期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11:04: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徐匡亮 申巧燕)近日,武昌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智造未来,红心筑梦先锋队”探访天门市红色地标,以“瞻仰革命遗址、聆听历史叙事、研习理论思想、重温入党誓词”四大实践维度,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传承红色血脉,展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踏访红色地标,在历史现场触摸精神丰碑

团队先后奔赴天门市石河烈士陵园、彭家垴红色旅游区、天门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三大红色教育基地。在石河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绕的纪念碑与碑文镌刻的峥嵘岁月,让队员们直面革命先烈“以生命赴使命”的赤诚——老党员讲述的战士为掩护战友冲锋陷阵、地下工作者冒死传递情报等事迹,让不少队员泪湿眼眶。在彭家垴红色旅游区,陈列的史料图片与实物还原了1920年代党组织秘密筹建及群众斗争的历程,尤其是卢家口工人罢工等历史场景的再现,让队员们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求真务实、探索抗争”的精神底色。而在天门革命历史纪念馆,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的珍贵展品,系统呈现了天门人民在革命岁月中的牺牲与贡献,《智取多宝湾》影视资料中战斗场景的还原,让队员们了解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聆听历史叙事,在故事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中,团队通过“老党员口述史+红色讲解员导览”模式,了解红色精神内涵。在石河烈士陵园,老党员以“草根叙事”讲述不同职业、不同家庭的烈士们怀揣共同理想投身革命的故事,强调“平凡个体的信仰汇聚成时代洪流”;在彭家垴,红色讲解员以“行走的党史课”形式,深情演绎敌人围剿时军民携手抗敌、地下工作者突破封锁传递情报等细节,凸显“信仰在艰难时刻的力量”。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让队员们打破对“英雄”的刻板认知,认识到革命精神本质上是“普通人的非凡抉择”。

深学理论思想,在知行合一中坚定使命担当

在天门革命历史纪念馆,团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学习,围绕“十四个坚持”“十个明确”展开研讨,将历史认知与理论学习相结合。队员们通过对比革命年代“救国理想”与新时代“强国使命”,明确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角色定位。此外,团队在彭家垴红色旅游区的天门第一个党组织成立纪念碑前,整齐列队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将历史使命感转化为具体行动承诺。

内化实践所得,在青春宣言中锚定奋斗方向

系列实践活动引发队员们对“红色精神当代转化”的深度思考。在石河烈士陵园,队员们发起“烈士事迹整理计划”,计划将老党员讲述的故事整理成图文集;在彭家垴,团队与当地红色旅游区达成“大学生志愿讲解员”合作意向,计划通过新媒体传播红色故事;在革命历史纪念馆,队员们形成“红色精神与专业学习”融合方案,提出将智能制造技术与红色文化数字化展示结合的构想。

此次“三下乡”实践以“空间串联+内容分层”的方式,构建起“历史感知—理论认知—行动转化”的完整教育闭环。武昌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学子们在红色地标中完成精神洗礼,在历史叙事中明确责任担当,未来将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宗旨,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青春力量,让信仰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