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临沂第六中学六名教师在2025年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佳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4:07:00    

鲁网4月27日讯近日,在2025年度市区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临沂第六中学5名教师参赛,全部取得优异成绩,1名教师参与执教市公开课。生物组张萍老师、化学组范广荣老师获临沂市一等奖,体育组刘志浩老师获临沂市二等奖,化学组陈冬燕老师获兰山区一等奖,道法组孙明慧老师获兰山区一等奖。生物组丁小鹏老师执教临沂市公开课。

课课有亮点,人人有风格

本次参赛教师们,秉承新课标理念,聚焦核心素养,紧扣学科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凭借过硬的个人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方法,呈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

生物组张萍老师教师简介:张萍,临沂第六中学生物老师,2020年4月入职临沂第六中学,现任教八年级生物教学兼八年级班主任。荣获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等奖、临沂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兰山区第十批教学新秀、兰山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兰山区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兰山区技能比赛一等奖、兰山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兰山区教学质量奖等荣誉。多次执教公开课,并多次在市、区研讨会做典型发言。

课程简介:课程以特色本土资源蒙阴蜜桃的生命周期为支点,以人桃伴生的文脉传承为隐线,探寻被子植物的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奥秘,课堂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探究实践运用所学概念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概念的圆融致用。

化学组范广荣老师教师简介:范广荣,临近第六中学化学教师,2003年8月参加工作,现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师。荣获兰山区第七批教学能手、兰山区第九批教学能手、临沂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临沂市作业设计大赛二等奖、兰山区优秀教师、兰山区教学质量奖、兰山区讲课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在临沂市研讨会做典型发言,执教兰山区区级公开课。

课程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围绕核心素养目标,构建大概念,大单元统领的化学内容体系,选取多维度的复习模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中以“金属蚀刻画的制作”为线索来串课,注重了探究实验和“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相结合等科学思维和态度的培养,重视“教-学-评”一体化,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

体育组刘志浩老师教师简介:刘志浩,临沂第六中学体育教师,2022年9月参加工作,现担任七年级体育教学任务。荣获临沂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兰山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课程简介:本节课以“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为核心,紧扣新课标要求,将技术教学与育人目标深度融合,从篮球运动的“团队协作”本质切入,通过“理论讲解—分解示范—分组实践—情境应用”四步教学法,引导学生掌握传接球技术的同时,感悟体育精神。

化学组陈冬燕老师教师简介:陈冬燕,临沂第六中学化学教师,2001年8月参加工作,现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师。荣获兰山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兰山区第八批教学能手、兰山区教学先进个人、兰山区先进教务工作者等荣誉,多次荣获临沂市教学质量奖。

课程简介:在《金属的化学性质》课程设计中,以春晚机器人为切入点,巧妙地将金属的发展历程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和民族自豪。通过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协助学生构建思维模型。同时,融入现代科技,拓宽视野,增强科学热情。

道德与法治组孙明慧老师教师简介:孙明慧,临沂第六中学道德与法治老师,2021年9月参加工作,现担任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参加工作以来,荣获兰山区讲课标比赛一等奖、区教学新秀、兰山区教学质量奖等荣誉。

课程简介:《做有梦想的少年》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对“三代人一个梦”的挖掘,三代人的梦想在不同时代坐标上形成共鸣。从“符号搬运工”到“精神解读者”——不再依赖经典素材的堆砌,而是深挖其背后的价值逻辑;从“知识传递者”到“对话同行者”——不再居高临下地宣讲,而是以家族故事为桥梁,与学生共同走进精神世界;从“课堂设计者”到“成长见证者”——不再仅仅追求教案的完美,而是珍视学生在真实互动中迸发的生命感悟。

生物组丁小鹏老师教师简介:丁小鹏,临沂第六中学生物教师,2006年8月参加工作,现担任八年级生物教学任务。荣获山东省作业设计一等奖、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二等奖、临沂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临沂市“优课”一等奖,临沂市一师一优课市级优课等荣誉;荣获临沂市教学质量奖;荣获兰山区第七、八批教学能手,兰山区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多次执教市级公开课。

课程简介:《概念建构4.1》依托新课程标准,以“栽培吧,少年”阶段考核为情景,以豌豆的生命之旅,通过“生命的怒放,花开的使命”“生命的唤醒和萌动——胚的觉醒仪式”“生命的茁壮成长——根深叶茂的奥秘”“生命的轮回”等四卷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绿色开花植物经历的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本节课是对生命的解读,凸显生命观,结构功能观,适应观,由个体特性到整体的普适性进行扩展迁移,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深耕细磨,群策群力

独自前行,难上加难;群策群力,方能火花四溅。一堂好课不仅是执教者的个人素养的体现,更凝聚着学科组的教研智慧。

范广荣老师分享磨课过程:备赛期间历经了4次磨课,第一次磨课是化学组周二的大教研时间,同事们都不遗余力地指出修改意见;第二次磨课是区教研员亲临听课指导;最后一次磨课是王鑫书记全程听课并提出中肯建议;最后又请教了校外的数名专家。反复磨课在研读教材、把握课标、课件制作、学案制作、教学设计等方面涅槃重生。 磨课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科组团队素养的提升之旅。

陈冬燕老师分享磨课感悟:备赛过程虽艰辛,幸运的是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在课程设计中,教研组集思广益,给予了很多宝贵意见,最终将教学内容与人类文明进步相结合,形成设计思路,在挑战中成长,这次荣誉是教研组团队智慧的结晶。

张萍老师分享磨课感悟: 在六中教研基因的谱图里,传承下来的不是单链复制,而是两股心血的互补缠绕,前辈们用几十年脚踏实地的沉淀与积累为大家筑高台、助摘星辰,年轻的血液也必将携朝露与星辉,在碱基配对的默契中将这种教研精神传承延伸。

行而不辍,跬步不止。本次优质课比赛提升了学校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也展示了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成果和全闭环式集团化大教研的优异成果。这场智慧的火光,将营造出更为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更好地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通讯员 李雪莲)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20 鲁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