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打好科技金融组合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06:49:00    

近日,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7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引发市场关注。国新办也举办专场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政策作出解读。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探索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历次产业变革中,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发展,决定了如何分配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也决定了技术革命能释放多少经济潜力。

此前,我国科技金融政策多从金融供给侧入手,而此次印发的《政策举措》以科技创新需求侧为牵引,让更多的金融活水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流入科技创新的广袤沃土,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政策亮点。

直接融资更“通”了。有研究表明,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体系对风险较大的创新活动具有特殊优势。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中,信贷等间接融资占大头,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比并不高,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资本市场是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政策举措》一方面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企业创新成长提供更加适配、更加包容的制度支撑;另一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为科技创新筹集长周期、低利率、易使用的债券资金。

此次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就明确释放出政策信号:推动优质红筹科技型企业回归境内资本市场。近期,虽然美方放出“将中概股除名”的威胁,但中国资本市场已做好充分准备,欢迎在外企业“游子”回归。

目前,头部中概股企业多已在香港二次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红筹企业回归是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成果。随着改革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中国资本市场有望在全球创新竞争中塑造更鲜明的制度优势。

信贷支持更“足”了。科创类企业资产量较轻、科技成果预期价值难判断、科技报表难以成为金融机构认可的财务报表……种种因素造成了科技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贷款难”。有的创业者抱怨:企业发展好时贷款容易,但企业需要钱时贷款很难。

面对这一痛点,我国已经推出许多改革举措。《政策举措》综合了各地区各部门的改革经验,提出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进一步优化结构、扩大规模、降低利率,为科技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打造融资贷款的“专属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建立各具特色的科技金融专门机构,优化考核机制,让科技型企业贷款融资更加便捷。还将开展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和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建立与科技创新特点相适应的新型信贷模式,让贷款融资更好地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创新需求。

当然,《政策举措》不仅关注了资本市场和信贷支持。围绕畅通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也推出一系列新举措,让创业投资更“燃”了。健全涵盖科技创新全链条、全周期的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让科技保险更稳了。7个方面、15项政策举措,既有存量政策的迭代升级,也有增量政策的创新供给,干货满满,诚意满满。

发展科技金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落实好《政策举措》,需要强化科金协同、央地联动,推动各方力量攥指成拳、协同发力,从“财政思维”转向“金融思维”,打好科技金融组合拳。(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惠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