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产权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为契机,聚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发展,全面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提质增效。坚持“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理念,完善跨区域、跨部门协同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结案效率显著提升。
行政执法效能显著提升。各知识产权职能部门以“区域+资源”协同共进的方式,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实效进一步强化,《加强呼和浩特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关于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等跨部门合作机制先后建立,并积极深化知识产权区域合作,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6个地区签订了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蓝天”“剑网”“龙腾”等专项行动,以执法规范为主线,推动知识产权执法提质增效。各司法机关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护企行动,推动知识产权“严保护”深入开展。2024年,办理商标侵权假冒案件90件、罚没款89.85万元,办理假冒专利案件3件,罚没款9.236万元。
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创新推进。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积极配合法院工作,第一时间成立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知行青城”调解工作室,常驻知识产权审判法庭开展诉前、诉中调解工作。通过设立常驻法庭的知识产权调解工作室的方式,密切司法机关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联动,提升人民调解案件办结效率,有效整合资源优势。协同合作,巡回法庭以案释法。与法院系统建立密切联系,联动基层知识产权部门召开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协调保护推进会;深入基层,在基层社区召开全市首起商标权侵权纠纷案件的巡回审理,组织40余家销售洗化用品的企业商户代表现场“零距离”“全景式”观摩庭审,现场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侵权救济途径,创新“司法+普法”形式,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海外维权能力稳步增强。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该中心主动链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应对指导优质资源,制定《呼和浩特市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联动工作方案》,建立知识产权、海关、贸促会、法院等知识产权相关部门信息互通机制。在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中心等海外创新创业集聚区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联络点”,举办企业海外纠纷应对策略等培训辅导,有效畅通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维权保护渠道。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祁晓燕)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