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观潮的螃蟹丨作风建设,年轻干部如何迈过“三道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5 11:32:00    

□李意一 王义正

近日,“年轻干部作风建设”成为热点话题。

在湖南,7月3日张家界市慈利县、6月25日永州市冷水滩区、6月5日长沙市、4月30日株洲市等多地均召开了以年轻干部为主角的座谈会。

据报道,当前正在进行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三类人群是重点:年轻干部、新提拔的干部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

相比后两类群体,年轻干部群体的作风建设更引人关注。

因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是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和生力军,是我们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保障。

7月3日,张家界市慈利县年轻干部作风建设座谈会现场。(图源:慈利新闻网)

7月1日,新华社播发题为《习近平的青春观》的长文,文章既饱含对青年成长的殷切期望,也剖析了当下年轻干部成长中的阵痛和困惑。

文章指出,有的嘴上说“随便”,心里装着“不甘”,在“躺不平”又“卷不动”中“仰卧起坐”;还有的“找捷径”“钻空子”,期待所谓的一夜成名暴富……

“在一些青年中,青春沾染了惰气、暮气、邪气。还有一些青年眼高手低、心浮气躁,耽于空想、怠于实践,甚至幻想着天上掉馅饼、一拳砸出个金娃娃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任何贪图享乐、坐享其成的心理,任何不思进取、不劳而获的心态,对国家和民族发展都是有害的,对青年个人成长也是不利的。”

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正处于职业初创期,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朝气蓬勃,常常被寄予厚望。

但作为刚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大多未曾经历风浪考验,遇到困境或诱惑时,可能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图源:大众网)

治病救人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年轻干部要在时代的浪潮中校准人生航向,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答卷,或许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原因可能使人“偏航”。

其一,在生活的“小确幸”中愈发佛系。

如今的“90后”“00后”,都出生、成长于物质相对富足的年代,更强的生活“饱腹感”,让他们更容易得到满足。

生活节奏稳定的“舒适圈”,加上社交网络盛行的“摸鱼哲学”误导,很容易让一些年轻干部把“打太极”当智慧,把“躺平”当本事,把“混日子”当淡泊,不知不觉陷入温水煮青蛙、不思进取的误区。

当“差不多挺好”成为常态,那本该直抵星辰大海的目光就困囿于身边几盆盆景,创新、攻坚、开拓“大风景”便悄然模糊了。

“躺平”的实质是“挖坑”。(成静岚/绘)

其二,把工作的“可视化”作为捷径。

在工作中,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注重以捷径换成绩,就很容易陷入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泥淖。

比如,在朋友圈里“挑灯夜战”,文必称工作、图必显加班。

比如,领导调研时精心安排“成绩路线”,生怕领导看不见。

比如,汇报工作时,选择性汇报、装饰性汇报。

一心想在聚光灯下跳得漂亮,就对容易出成绩的工作抢着干,对领导重视的工作要着干,对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有多远躲多远,对群众关切的“硬骨头”看不见。

更有甚者,可能会走上“搞小圈子”的歧途,认为只有先进领导的视野,才能进入提拔的范围。

其三,在追求“性价比”中陷入失衡。

在现实中,不少年轻干部成长经历相对平坦,缺少“承压”和“坐冷板凳”的经历。

少数人,一旦付出没有即时得到“回报”,或者工作安排和晋升不及“预期”,就可能心态失衡。

一种,可能选择“躺平”,陷入“45°人生”;另一种,则可能走上“权力变现”的歧途。

如果每一步都反复称量“值不值”,那么赤忱初心终会随之失重。

“45°人生”。

若对这些情形听之任之,年轻干部如果迈不过上面“三道坎”,成长“黄金期”就会褪色,甚至可能变为贪腐“危险期”,危害远超个体层面。

帮助年轻干部扣好权力观的“第一粒扣子”。

权力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关键,若“第一粒扣子”就扣错,年轻干部便面临“前脚起步、后脚跌倒”的风险。

近年来,极少数年轻干部“早节不保”的案例,就是“第一粒扣子”松动的现实警诫。

年轻干部就像树木嫩时,此时即便有一些“偏差”,也更容易扳直。如果等到不良习惯养成,再改就难了。

在岗不在位,出工不出力。(图源:南阳日报)

斩断腐败的“代际传递”。

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显示,腐败问题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

有的刚踏上仕途或走上关键岗位不久就因理想信念动摇、纪法意识淡薄、抵制诱惑能力弱而滑入腐败深渊,凸显了对年轻干部进行廉洁教育、纪律教育的紧迫性。

实践证明,多数腐败问题都是由作风问题开始的,尽早破除年轻干部“心中贼”,才能尽早斩断腐败传播的链路,最大限度涤荡腐败的土壤。

精心育好每一株“种苗”。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年轻人代表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年轻干部更是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主力军。

对年轻干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无疑是对未来最大的“投资”。

此时,对“小苗”精心呵护,未来才能有长出更多栋梁之材。

对于年轻干部群体来说,也须学会自我检视、“自找苦吃”,让“小确幸”变成大创造,让“可视化”变成“真实效”,让“性价比”变成“心价比”,在实干中收获精神富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人的寄语:“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如此,方为青春应有的滋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