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编织的浪漫图景中,寻觅真爱本是美好期许,却有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甜蜜陷阱”,将“婚恋交友”变成敛财骗局!为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守护群众情感与财产安全,警方特此剖析此类诈骗“四幕套路”,敲响防范警钟:
第一幕:人设诱饵,精准投放
骗子潜伏于各大婚恋网站、社交APP、甚至游戏社区,精心打造“完美人设”——或是事业有成的“精英”、温柔体贴的“灵魂伴侣”,或是境遇坎坷急需关爱的“可怜人”。他们利用精美照片、编造身份背景、虚构人生经历,投其所好,迅速建立情感连接,让受害者坠入“情网”。

第二幕:情感升温,“利”字初显
在建立起信任和情感依赖后,骗子开始“投石问路”。或以“共同投资未来生活”、“遭遇突发急事(如家人重病、生意周转)”、展示虚假的“高额投资回报”截图等方式,诱导受害者进行小额“资助”或参与“稳赚不赔”的项目。初期可能象征性“返还”部分钱款或给予小恩小惠,制造“可靠”、“有回报”的假象,麻痹受害者警惕心。

第三幕:收割深渊,情感绑架
当受害者投入加大或要求见面、提现时,骗子的“悲情大戏”或“连环套”便会上演。借口可能包括:“突患重病急需手术费”、“投资项目被冻结需解冻金”、“见面需保证金或路费”、“被债主逼迫走投无路”等。他们利用受害者的同情心、对感情的执着甚至愧疚感,进行情感勒索,不断逼迫受害者转账、借贷,直至榨干其所有积蓄乃至背负巨额债务。

第四幕:人财两空,警钟长鸣
当受害者醒悟或无力再支付时,所谓的“爱人”、“知己”便会瞬间拉黑消失,所有联系方式失效。受害者不仅蒙受巨大的、往往难以追回的经济损失,更承受着被欺骗感情带来的深重心理创伤。此时才幡然醒悟:屏幕那端的“完美恋人”,从头到尾只是一场处心积虑的骗局。

警方郑重提醒:
筑牢心防,远离“甜蜜陷阱”
1.“人设”易造,核实为本!对网上结识的婚恋对象,务必保持理性,多渠道、多角度核实其真实身份、职业、住址等信息(如要求视频通话、查看实名认证信息、通过共同朋友了解等)。警惕所有拒绝见面、回避现实接触的“神秘情人”。
2.谈情说爱,慎谈钱财!凡是在交往过程中(尤其是未见面或见面极少时),以任何理由(投资、救急、保证金、手续费等)索要钱财、引导转账汇款、要求借贷或参与投资的,一律视为高危诈骗信号!真爱无需金钱证明,更不会将所爱之人置于经济风险之中。
3.保护隐私,守好底线!切勿轻易向网友透露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账户密码、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坚决拒绝对方索要私密照片或视频的要求,以防被用于后续敲诈勒索。
4.“两见面,三核实”!交往中务必遵循“两见面,三核实”原则:重要决定前务必线下见面深入了解;对身份信息、经济状况、社会关系进行充分核实。
5.选择平台,认准正规!尽量选择信誉好、实名认证严格、有审核机制的正规婚恋交友平台,并留意平台内的安全提示和举报通道。
6.全民反诈,共筑防线!主动学习了解新型婚恋交友诈骗手法,提高自身及家人(尤其提醒中老年、离异、大龄单身等易感人群)的防范意识。积极转发警方提示,让更多人远离陷阱。
来源:省林区公安局八面通分局
编辑:张海鹏
黑龙江省新闻热线请联系张主任:15791144949(微信同号)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9819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2468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78671922(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