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9期食品抽检情况通告
近期,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保健食品、餐饮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调味品、豆制品、糕点、罐头、酒类、粮食加工品、食用农产品、肉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乳制品、食糖、蔬菜制品、水果制品、水产制品、糖果制品、饮料等22大类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共556批次样品,其中检出16批次不合格样品,主要是质量指标不达标、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污染物超标、微生物污染等问题。
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已责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市场监管局立即组织开展核查处置,查清产品流向,督促企业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理;及时将企业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和核查处置情况向社会公开。
不合格产品


▲点击查看大图
科 普
过氧化值
01
过氧化值主要反映产品中油脂被氧化的程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中规定,熟制葵花籽中过氧化值的最大限量值为0.80g/100g。食品中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储存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油脂过度氧化;也可能是原料储存不当,导致脂肪过度氧化,使得终产品过氧化值超标。
铅(以Pb计)
02
铅是最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物之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规定,蔬菜制品中铅的最大限量值为0.5 mg/kg。铅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大豆、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对环境中铅元素的富集,或辅料带入;亦可能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工设备、容器、包装材料中的铅迁移带入。铅可在人体内积累,长期摄入铅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
二氧化硫残留量
03
二氧化硫(以及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等添加剂)对食品有漂白、防腐和抗氧化作用,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规定,蔬菜制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0.1g/kg。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加工过程中,超限量使用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等物质,以达到漂白和防腐的作用,从而导致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不符合要求。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最终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人体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但若长期过量食用会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菌落总数
04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卫生状况。《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蜜饯》(GB 14884-2016)中规定,5个检验样品的菌落总数需均小于10000CFU/g,且只允许2个样品大于1000CFU/g。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严格;也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
05
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规定,白酒中不得使用甜蜜素。白酒中检出甜蜜素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成品白酒的口感而违规添加甜蜜素;也可能是白酒、配制酒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交叉污染。
酵母
06
酵母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是天然的发酵剂。酵母数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性指标,酵母污染可使产品腐败变质,破坏产品的色、香、味。按照GB 1930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要求,乳制品中酵母不得大于100CFU/g,酵母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污染,或者是产品储存、运输条件控制不当等。
氧乐果
07
氧乐果是一种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对害虫击倒力快。具有较强的内吸、触杀和一定的胃毒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胆碱酯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氧乐果在芹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2 mg/kg。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扫码查看合格产品信息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