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雪域高原到金陵古城,31朵“小格桑花”重获“心”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7:49:00    


“我希望像C罗一样在球场上奔跑!”5月2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迈皋桥院区,14岁的多吉央宗正接受系列体检,为几天后的先心病治疗手术做好准备。在病房里,他身穿7号球衣,浅棕色的眼眸里闪着光,期待着手术之后在操场上奋力奔跑的日子。

多吉央宗正是受益于“心佑工程”的一员。今年4月,“心佑工程”团队深入西藏开展先心病免费筛查。5月中上旬,31名来自雪域高原的先天性心脏病及胸廓畸形患儿在家人陪伴下抵达南京,正式开启“心佑工程·西藏行”特别行动的救治征程。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与江苏时代楷模,南医大二附院“心佑工程”团队以医者仁心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用精湛医术搭建起“宁藏医疗同心圆”,为高原儿童托起“心”生希望。

多吉央宗与舅舅在病房

高原雏鹰,在爱中重获“心”生

多吉央宗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体育老师。

但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多吉央宗一直不敢跑跳,“体育课的时候,我只能坐在操场边上看着朋友们踢球。”今年4月,接受“心佑工程”的免费体检后,多吉央宗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离开家乡时,朋友送了多吉央宗一条哈达,祈愿他早日康复。这条哈达陪伴多吉央宗从拉萨加尔西村跨越3500公里到了江苏南京,“我们约定好,手术之后回学校一起跑步、踢球,一起做很多想做的事情。”多吉央宗笑得灿烂。

扎西朗杰从西藏带来的复习资料

病房的另一端,15岁的扎西朗杰正翻阅着初二科目的复习资料。作为31名患儿中第一个接受手术的孩子,扎西朗杰在5月16日刚刚完成房间隔缺损封堵术。5月20日这一天正是他复查的日子,“阿妈说我的脸红润得像格桑花!手术后第三天我就能下床走动,医生也说恢复得很好。”

为他进行手术的主任医师邵峻透露,为了孩子能如期返藏参加小中考,团队特意调整了手术时间。

“阿爸告诉我,这次治疗费用我们家里不用操心。”少年不善言辞,摸着皱皱巴巴的作业本轻声说,“我知道,这是国家和医院对我们西藏孩子的特殊关爱。7月就要小中考,我要考出好成绩,将来当医生回报社会。”

生命接力,从雪域到江南的医者担当

5月的南京,梧桐成荫,这场持续数月的医疗接力进入冲刺阶段。

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冲告诉记者,这是团队历史上单批次救治西藏患儿病情最复杂、病种最多的一次行动,“患儿中年龄最小的仅5个月大,最大的也才16岁。他们中既有因家庭困难延误治疗的孤儿,也有即将面临小中考的学子,更有罹患复杂先心病的危重患儿。”

10个月大的尼玛次仁,同时患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缩窄,幼小身躯承受着三重打击;1岁的梅朵卓玛三尖瓣下移畸形导致心脏结构严重异常,三尖瓣重度反流让幼小心脏超负荷运转;2岁的格桑巴桑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如同在心脏中埋下“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复杂先心病患儿病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这类复杂先心病在高原地区尤为凶险。”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外科刘巍主任说,高原缺氧环境会加速病情恶化,若不及时手术,患儿生命将进入倒计时,“目前,‘心佑工程’专家团队正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点亮希望,“心佑小屋”筑起爱心驿站

“亲爱的小孩,你从千里之外向我而来,眼里是雪域的清澈,心中满是期待……”5月20日当天,稚嫩的童声唱响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扎西朗杰等一批西藏康复患儿与医护人员共唱歌曲《最美的奔赴》。伴随着歌声,全国首个“心佑小屋”在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正式“点亮”。

西藏康复患儿与医护人员共唱歌曲《最美的奔赴》

记者了解到,“心佑小屋”作为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将系统承担疾病科普与人文关怀双重职能,届时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科普大V将组团助力。小屋设置了专业化展示区域,通过症状科普海报墙,以漫画形式直观展示口唇发紫、生长发育迟缓、易疲劳等先心病核心体征,帮助家长、老师以及每一个关心孩子健康的人,快速识别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信号,构建起一个完善的疾病早期识别体系。

但“心佑小屋”的使命不止于此。南医大二附院院长李庆国表示,未来,“心佑工程”团队将在这里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心理辅导、护理培训以及亲子科普课堂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形成一个完整的‘预防—识别—诊疗—康复’的全链条知识传播链,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掌握科学的防治知识,强化公众对儿童心脏健康的关注意识。”

“身体健康,扎西德勒!”演唱结束,在“心佑小屋”前,扎西朗杰向在场的观众们送去深深的祝福。(文中患儿均为化名)记者 洪梦琪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