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文章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学名家齐聚嘉兴南湖,以笔为桨赓续红色根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19:2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馥梅 通讯员 罗益娥 王筱

以笔为桨,赓续红色根脉;以文载道,擘画时代新章。

今年是“红船精神”提出二十周年。为进一步展现嘉兴南湖的深厚底蕴、特色文化及发展成就,“致敬红船 再寻文心”主题创作采风活动,于2025年5月11日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厅正式启动。

这一活动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嘉兴市作家协会、南湖区委宣传部(区社科联)、南湖区文旅局(区文联)联合承办,汇聚全国知名作家、文学界领袖及地方领导,旨在通过实地采风与文学创作,深度挖掘南湖的红色基因、文化底蕴与城乡共富成果,为新时代“红船精神”注入文学力量。

“致敬红船 再寻文心”主题创作采风活动正式启动。

文心启航,名家齐聚共绘南湖

今天(5月11日)上午,随着“文心启航”卷轴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厅内缓缓拉开,“致敬红船 再寻文心”主题创作采风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一场文学与历史的交融,也是一次寻根脉、谱新章的征程。

本次采风活动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领衔,成员包括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常务副会长梁鸿鹰、云南省作协主席范稳,以及山西省文联主席葛水平、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韩小蕙、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陈启文、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青松等文学界名家,《光明日报》文化周末版主编饶翔等青年评论家等。

此后数日,各位全国知名作家、文学界领袖将前往嘉兴南湖各地采风并进行文学创作,深度挖掘南湖红色基因,描摹南湖风貌。

作家们聚焦红色文化,探访南湖革命纪念馆、烟雨楼;随后深入月河历史街区、子城遗址公园、大运河沿线等实地采风。“我们将以脚步丈量南湖的每一寸土地,用笔触捕捉历史的回声与时代的脉搏。”采风团代表李青松说。

嘉兴是红船起航、初心始发的根脉之城。而南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新时代的奋斗者。红船精神对南湖发展的影响依旧深远,而此次名家齐聚南湖,势必将通过文字赋予这片土地新的生命力。

采风团前往访踪亭。

从红色圣地到共富典范,嘉兴南湖的文学破译

南湖区位于长三角核心腹地,是嘉兴市主城区,坐拥“沪杭苏甬”一小时交通圈的区位优势。境内河网密布,南湖如明珠镶嵌其中。其既是中国近代史的红色地标,也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缩影。

‌这一方红色热土,流淌着百年初心与时代使命‌。104年前,一艘红船从南湖驶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巍巍前行。如今,以红船为中心的环南湖红色文化核心带基本建成,‌101路“红色旅游专线”融入了革命红船起航地的独特基因,成为展现和见证南湖统筹城乡发展、共同富裕成果的重要窗口,恰似一条流动的红色纽带,让革命精神与新时代的城乡脉动同频共振。

文明的脉搏同样在这里跃动。境内的马家浜文化被誉为江南文化的源头,大运河穿城而过,月河、芦席汇等历史文化诉说着水乡繁华。南河浜、胥山、白坟墩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闪耀着远古的光芒,厚重的土壤更孕育了茅盾、金庸、陈省身等文化巨擘,文脉生生不息。

红色根脉仍在延续,厚重史书还在书写。当下的南湖,还是一幅共富画卷,绘就了“千万工程”与城乡融合的实践样板。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4年的2.03:1缩小到2023年的1.42:1,南湖区已成为全国城乡差距最小地区之一。“家门口的图书馆”“小区里的公益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等让群众的幸福生活可知可感。与此同时,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塔尖重器”落户,也让科技与人文在此交融。

以笔尖激荡时代,文学与热土的深入对话

“致敬红船,再寻文心。”这是一场真诚的奔赴。

不论是南湖革命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史料照片,还是烟雨楼畔的湖光山色、子城遗址公园的夯土城墙,亦或是月河历史街区的非遗传承,都是走进南湖这片厚重土地的重要触角。

在阎晶明看来,文学的力量,在于让历史照亮未来,让精神永续传承。这也是此次采访活动的落点所在——以笔尖激荡时代,文学与热土的深入对话。

此次采风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学的盛会,更是一场精神的寻根之旅。从文心启航到步履丈量,从思想碰撞到成果凝练,南湖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将化作笔尖流淌的文字。这片水土将以包容的姿态,成为一位位作家创作版图上一枚熠熠生辉的坐标。而借助文字的力量,也能让南湖的红色基因、文化底蕴跨越地域,化作千万读者心中的一片月光。

未来,相关作品将通过报刊、新媒体等多渠道传播,让“红船精神”跨越地域,化作千万读者心中的精神坐标。南湖的故事,将在文学的书写中焕发新生,成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鲜活注脚。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